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渝水要闻  >  领导讲话  >  

聂志新同志在渝水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6-03-22 来源:渝水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秘书处
 

——2016年3月10日在渝水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区长  聂志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渝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负重奋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受住了偿债高峰期和财政困难期的严峻考验,确保了全区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三五”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至上不动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2015年达到213.49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7%14.7%2015年分别达到31.8亿元和22.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7倍和2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7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458.223.4,调整为2015年的11.956.431.7,第三产业比重提高8.3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上升为53.2%,比2010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园区工业迅速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构建了钢铁、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三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兴工业体系。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分别是2010年的1.7倍、1.7倍和1.3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城镇化步伐全面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新余大桥、余新公路、经开大道、棚户区改造、小农水重点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罗坊镇集中供气、仙来新区美化亮化工程、良山污水处理厂、下村工业基地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镇功能进一步增强。以城镇化改造农村、优化农业、转移农民步伐加快,2014年城镇化率监测值达到6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8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提高15.2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开放合作成效凸显。“三单一网”、公车改革率先在全省先行先试,政府机构改革和园区大部制改革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等改革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成果丰硕。累计利用外资4.2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747.4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4.4倍;累计完成外贸出口6.32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4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生态建设稳步推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净空、净水、净土”活动深入实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五年下降20%的目标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主要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在Ⅱ类,袁惠渠水质基本达到Ⅲ类,袁河新余段断面达标率100%,城区空气质量总体达到二级标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5%100%。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五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2.9 万亩,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10个。实现耕地保有量63.0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3.64万亩。

——五年来,我们坚持富民为先不动摇,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8%13.5%2015年分别达到30874元、14306元。13个省、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共建设保障性住房11033套;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6万人。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养老事业走在全省前列。科教兴区成效显著,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全面达到省级标准,城区小学全面扩容,渝水六小建成招生,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得到改善。体育事业长足发展,成功举办全区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广电事业繁荣活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安全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共发展社会文化团体384个。双拥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渝水建设全面展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审计、物价、机构编制、民族宗教、气象、档案、残联、妇儿等各项工作都有新进步。

刚刚过去的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实体经济举步维艰、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和还债还贷全面进入高峰等多重考验,全区上下以争创全省改革创新、发展升级两个示范区为统领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升统筹城乡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句号。

——2015年,我们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书写了机制更活、财政增长的崭新篇章。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机构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三单一网”管理改革全面完成,公布权力清单3097项、责任清单3248项、负面清单107项。罗坊、良山扩权强镇工作稳步推进。区卫计局、区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渝水区新钢街道办成功组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机制、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全面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区、乡二级政府全覆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商事制度改革扎实开展,“一照一码”全面实施。渝水政务网实现与网上审批系统、电子监察平台的无缝衔接。村级民事代办全面推行,梳理便民服务事项17大类559项,比省级目录新增2大类59项,实现180个行政村全覆盖,为民代办事项4.32万件。社区“三位一体”组织架构日益完善,9个标准化社区硬件配置全面到位,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上线运行。财金改革成效凸显。政府债务管控积极有效,12亿元企业债券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争取省级债券资金11.41亿元,债务结构明显优化,年节约债务成本1亿元以上,债务率下降10个百分点,区本级及三分之一的乡镇一举走出了捉襟见肘、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公共项目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年核减政府性投资项目19个,压缩投资4.45亿元。零基预算改革成效明显,盘活存量资金5712万元,“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7.7%。总部经济取得重大突破,综合治税体系初步成立,新增可用财力5.9亿元。资本营运迈开全新步伐,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正式组建,渝水区启盛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启动运行,金融产品、供应链公司、产业投资基金、银行股权等多元化投资经营体系初步建立,为实现控债减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通道。

——2015年,我们始终把转型升级作为战略核心,构建了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工业实力显著增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总数达115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4.41亿元、工业增加值64.78亿元。25个区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5亿元,光大远航锂壳电池、精诚精密机械加工、格鸿科技TPT显示屏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中冶新材成为国内第7家掌握中高牌号和高磁感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企业。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现有机械制造企业45家,光电信息企业21家。云族电动汽车、蓝蛙科技3D打印、北航产业孵化基地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先后落户,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现代装备制造园投入使用,下村工业基地小微企业孵化园一期入驻率达100%。袁河经开区成功升级为省级工业园。服务业态日趋繁荣。非公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新发展各类企业3492户,新增注册资本135.4亿元。“淘宝中国渝水馆”成功组建。率先在全省启动“星火燎原电商服务中心工程”,农村网商达87家。食博汇·赣西商贸城正式营业。百丈峰景区开发有序推进,忆江南生态园项目顺利落户。良山下保村被列为全省4A级乡村旅游点。金融保障更加有力,渝水湘淮村镇银行顺利开业;区担保中心累计担保金额28.86亿元,担保责任余额7.17亿元;“助保贷”“财园通”“惠农通”共发放贷款4.01亿元,惠及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295户。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现有龙头企业65家、各类合作社1083家、家庭农场275户。罗坊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成为全省样板。首届南方农业工程机械展销会成功举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基本完成,耕地流转总面积13.83万亩。“旱改水”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年度任务基本完成,高标准农田、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竣工,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稳步推进。

——2015年,我们始终把项目带动作为主抓手,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项目建设稳步推进。17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在建,累计完成投资11.85亿元。51个区级重点项目在建50个,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江西瑞晶自动化技术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一批项目全面竣工。光伏发电平稳推进,建成7个、在建或规划建设15个,完成装机并网发电68.5兆瓦。项目招商再创佳绩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6个,计划总投资99.9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8个,超5亿元项目6个。沃特玛、中电投、江冶特钢、广东科利亚等一批优质企业成功引进。项目争取成效明显发改口争取项目26个、资金1.89亿元,水利系统争取上级总投资1.62亿元大唐新电扩建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城西污水处理厂等5个项目列入第三批债券专项建设项目。

——2015年,我们始终把城乡统筹作为重要方略,实现了城乡功能品位的显著提升。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全区行政村、自然村规划编制年度任务全面完成。良山镇总规、控规修编及珠珊镇总规、控规编制正式启动。实施城建项目12个,完成投资6.47亿元。富贵、塘下、滨江、观下等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32处背街小巷、13老旧小区改造和15个小区物业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新纺、恭惠等6个城区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石镇线路面改建全面完工,经开大道建成通车,蒙华铁路渝水段、滨江路西延段、欧东公路建设有序展开。4个中心镇实施重点项目18个,完成投资6580万元,罗坊集镇道路改造、姚圩农贸市场周边道路及管网、水北二期公租房等项目全面竣工。75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扎实开展,累计完成投资7800万元。罗坊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湖头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正式实施。率先在全省建立“户集村收、统一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体系。“一江一河一渠”水环境整治正式启动,城西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城区扬尘、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及油气回收治理稳步推进。金珠、泰利、玉兔水泥环境整治基本完工。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在线监控系统运行良好。“二山”保护与利用扎实推进,以生态修复为主的综合治理有序开展,达标矿企加快复产。

——2015年,我们始终把民生福祉作为根本目的,取得了社会民生事业的全面进步。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各类民生支出20.2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6.3%,增长9.1%。年初确定的2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区人力资源市场投入使用,职教中心实训就业基地挂牌成立。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稳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扣代缴全面推广,养老金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银河园老年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正式开通。新农合参保率99.9%,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分别达100%98%。低保听证评议制度全面推广。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396套廉租房交付使用,1736套公租房续建、1268套棚改安置房全面竣工,4500户南英垦殖场、1600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列入省级重点科技项目20项,实现专利授权量604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铺开。富塘小学主体工程竣工,通济小学改扩建投入使用,扩容学位1300余个。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人口出生缺陷干预、乡村卫计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险等扎实开展。人和卫生院业务用房、56所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积极推进,区文化馆提升改造投入使用。“渝水数字文化网”上线运行。水北黄坑村、罗坊下寸村分别入选全国传统村落名录和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示范创建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平台运行良好,排查化解各类矛盾3393件,调处成功率96.6%。农村综治体系建设全面加强,人和、南安派出所恢复新建,综治平安保险参保率81.6%,“十户手机联防”渗透率51.32%。城区“智慧天网”投入使用。公众安全感满意度92.2%、治安好转率95.8%。应急处置全面加强,新亚新商城政府专职消防队挂牌成立,“智慧校车”安全运行管理稳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69万渝水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向中央和省(市)驻区单位、来渝投资企业,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渝水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行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因宏观经济下行加大,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两大指标没有完成预定计划。全区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财源增收基础不够稳固,刚性支出日益增长,化解政府债务任务依然艰巨。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加强,不作为、作为、消极应付的现象仍然存在,执法不规范、不到位、敷衍塞责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破解。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争先进位作为第一追求,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渝水经济社会腾飞的新跨越。

关于“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工作,已全面体现在提交大会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这里,我仅就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向各位代表报告。

按照争创“全省改革创新、发展升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纲要(草案)》提出全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按照“两个略高于”(略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目标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明显提升。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财政总收入突破51亿元,年均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37亿元,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600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3亿元,年均增长10%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调整为44947。投资效益和企业效益明显提升,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高;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功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合作开创新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有利于争创发展新优势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经济外向度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显著提高,实际利用外资1.38亿美元,年均增长8%;引进内资376亿元,年均增长13%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提前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精神文明建设开拓新境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法治建设达到新水平。法治渝水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开公平的法治环境初步形成,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人心,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将着力实施“十二项重大行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以高端制造为方向,以培育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为抓手,以承接转移、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途径,聚焦装备制造、动力与储能、光电信息、3D打印、新能源汽车、高科技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努力实现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示范基地倍增。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以上,占全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50%以上。

——多元化财政支柱体系建设行动。实施政府控债减债专项行动计划,全面优化政府债务结构,从严控制政府公共性项目支出。实施“强乡富村”工程,一乡一策培育壮大乡镇财政板块,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升乡、村两级资金支撑能力。全面拓展主体税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结算经济、电商经济和城市虚拟经济,积极推进虚拟园区与实体园区的深度融合,健全综合治税体系,加快构建财政增长的稳健来源。综合运用规划、许可、土地、资产、资源等多种手段,积极推进资本运营;探索资产包融资、PPP模式、增信增发、专项债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拓展融资空间;全面完善以投资公司、保理公司、供应链公司、基金公司为依托的多元投资经营体系,着力打造“第三财政”。力争到2020年,区、乡、村三级债务风险基本化解,资本运营成为财政增长、后劲增力的重要支柱,保持财税收入中高速增长的多元支撑体系全面建立。

——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以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为重点,推进300个以上区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600亿元。突出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着力抓好“一厂一路一基地”建设,抓紧建成吉瓦级光伏发电基地;突出工业项目的主力军作用,力争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5%以上。组织实施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力争建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00个。实施项目引资倍增工程,力争五年累计利用外资达6亿美元,引进内资达1500亿元。

——服务业发展提速三年行动。按照“抓载体、建网络、促集群”的发展要求,全面推进城乡多元电商网络体系建设,抓紧建成青园中国南方农机展示城、煤储基地、新余综合物流园、袁河低碳数字化平台等一批电子结算基地,支撑服务业快速发展。实施三产联动战略,健全壮大与工业化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知识经济、创意经济和新型服务业态,推进产城融合,促进城市经济在体系建设、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上实现重大突破。力争到2018年,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互联网+”专项行动。坚持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全面推进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聚焦“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互联网+服务创新”“互联网+政务创新”四大领域,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拓宽,加速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各行各业创新能力,催生新的经济业态,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力争到2020年,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互联网支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的作用显著增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专项行动。以“三城同创”为载体,以“三净”行动和环境综合治理为重要支撑,进一步完善城市框架,健全城乡承载功能,着力打造“精美特新”城市和生态美丽乡村。全面完成城市棚户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全面完善以城市绿肺、过境水系及公共游园、绿地为支撑的城市生态保障系统,全面改造城市综合管廊和雨污洪涝管网体系,加快建成海绵型城市。以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水环境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绿色乡村建设提升、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农村水电路信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七大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全域化现代农业公园建设行动。按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的要求,坚持把渝水区全区作为现代农业公园,进行全景化、全域化规划、设计和建设。重点按照四季花海、七彩家园的要求,高标准、组团式建成一批观光休闲农业产业主题片区;按照产业功能区的要求,科学规划、定位全区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按照特色化、风格化改造的要求,加快建设改造一批特色化风情小镇、民俗农庄。抓紧百丈峰养生度假区建设,启动农业博览馆、农耕文化聚落、未来田园公社等一批重点骨干项目建设,打造沟通渝水历史、现在、未来的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力争用五年时间,初步建成“七彩渝水”。

——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五轮驱动”战略,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移民扶贫等多项举措扶贫脱困。积极推出扶贫开发样本模式,抓好区域性扶贫示范基地建设。设立扶贫开发专项基金,引入众筹、股权、短融等多种方式,以基金壮大助推扶贫脱困。按照“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要求,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村2017年全面脱贫,让贫困群众与全区人民一同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全程化基础教育普及行动。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争到2018年,每个乡镇建成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有条件的行政村创办一所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2%以上。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力争到2020年,小学毛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以上。着力实施挖潜扩容、龙头效应、名师带动、技能人才四大工程,打响“普高”攻坚战,重点建好渝水一中示范性高中,带动罗坊中学等农村普通高中建设,依托我市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带动全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力争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

——生态渝水建设行动。启动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搞好饮用水源地和水系水体保护,着力构建安全供水体系。规划实施一批重大环境保护工程,突出重点工业污染源集中整治,健全完善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完成“一江一河一渠”综合整治。抓好生态走廊和大型绿地建设,重点实施“二山整治”,加强经济林、公益林建设,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

——幸福渝水建设行动。实施富民强区工程,积极推进创业富民、示范项目富民、产业开发富民、政策富民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富民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居民收入稳健增长。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救助标准更高、救助程度更彻底的大病救助和社会救济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公共安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健全社会稳控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与长治久安。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行动。以大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培育、创业人才汇聚、资本市场活跃、创新文化营造等要素为支撑,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引擎,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创客社区”等创新驱动的新引擎。优化政务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公正公平、快速快捷的创新创业新生态。加大专项打击力度,营造企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良好外部环境。着力培育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新文化,放手让创新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第一年。根据区委的工作安排,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区委八届十二次全委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争创发展升级示范区、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统领,全面启动实施“十二项重大行动”,扎实推进政府经营、项目建设、转型升级、招商引资、改革创新、生态创建等六项重点工作,统筹抓好城乡建设、社会事业、民生工程、和谐稳定等各项工作,打好攻坚战,打赢翻身仗,争当排头兵,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总收入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

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㈠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在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上求突破

着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补短板、延链条、优结构、增后劲”的发展要求,一企一策制定企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在优强企业的广泛应用。深入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强化钢铁企业联动协同,加快培育一批以先进制造企业为核心、带动钢铁加工企业精深化集群化发展的企业联盟,推动钢铁加工产业向钢铁制造工业发展。以北航国家级实验室、云族电动汽车实验室等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为依托,实施科技协同创新战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配套延伸力度,推动动力与储能、3D打印、新能源、高科技新材料等战略先导型产业快速发展。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以现代装备制造园、机电产业园、江西农机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和沃特玛、维骏科技等龙头企业培育为平台,延伸发展上下游核心产业链,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产业集群。抓好园区调规扩区,强化多规合一,拓宽发展空间。科学编制良山、珠珊、罗坊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煤电产业园规划建设。抓好园区污水管网、雨污分流管网和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积极引进工业地产,全面启动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确保机电产业园二期、小微企业孵化园二期投入使用。实施企业精准帮扶工程,组建工业企业短融短贷基金、过桥基金、专项产业发展基金,健全企业用工稳工机制,全面完善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实施扶优扶强策略,全面推行工业企业目录制管理,整合相关资源,助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加强企业入规的统计、调度、帮扶工作,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四个线上企业入库30户以上,重点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出台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电商培训、创新孵化、公共推广、电商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业态发展,全力将“淘宝中国渝水馆”打造成区域性电商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经济,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生产、生活、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淘宝村”和电商应用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健全组织领导,整合城市资源,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切实抓好青园农机城、煤储基地、铜锣湾、食博汇、城北商务广场等产业载体建设,引入现代商务运行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产品集散基地和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区域中心,培育发展城市综合体、创意经济、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衍生等新兴经济业态。完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引进省内外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证券基金公司、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中心。科学编制旅游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精心策划系列特色旅游题材,加快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旅游休闲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全域化现代农业公园行动计划,抓紧做好产业主题片区规划设计工作,引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忆江南生态园建设,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㈡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在激发发展活力上求突破

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减量化、便民化、信息化、服务化”的总体思路,继续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切实抓好机关“三定”工作,促进人、事、编的有序清减和有机统一。继续抓好行政审批事项管理改革,推动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向注重事中服务、事后监管转变。建立审批事项动态清理工作机制,完善行政审批网络平台建设和流程再造,实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上运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探索实行多证合一。进一步推进“先照后证”、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等改革,加快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继续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探索将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深化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推广社区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进一步深化便民惠民制度改革。

深化市场经济综合改革。全面建立乡镇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实现农村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规范统一。深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建立完善社会投资、购买服务项目库,完善PPP模式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工程、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投资入股、抵押担保贷款机制,重点推进农村信用、农业保险担保体系建设。加快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脱钩,规范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补偿安置改革。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财政零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清理整合并公开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建设。大力实施本土企业“税收回归工程”,健全政策引导、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税收征管和纳税评估,构建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的综合治税统一平台,引导促进本土企业回迁流失税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健全政策体系,完善运作模式,拓宽业务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大力组织实施“政府经营年”、“资本营运年”活动,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继续抓好债务置换、结构优化和总量管控工作。组建系列投资基金,积极开展资本市场投资、股权投资、资源储备与开发、企业短融服务,加快发展金融衍生业务。完善城乡建设投资集团运行机制,推进担保中心股份制改革。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风险管控,探索建立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严格防范和坚决打击逃废债、非法集资等行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在打造生态宜居渝水上求突破

大力开展生态资源保护。探索建立林业利用增减挂钩机制,加强生态红线保护。严格执行“二山”保护规划,全力推进矿区生态复绿工程。以合同环境服务试点为抓手,创新环境治理模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项目开发。抓好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绿色、节能、环保产品和光伏发电应用推广。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加大生态文明考核权重

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一江一河一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整顿关停流域内污染企业。创新河湖保护管理体制,全面建立落实“河长制”。切实抓好城西、下村、良山三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工作,确保达标运行。健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强化环境保护在线监测,实行企业环境污染“黑名单”制度。积极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城乡垃圾二次清运机制和农村环卫市场运行模式。积极推广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养殖,全面完成生猪养殖生态化改造年度任务。

大力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突出抓好79新农村建设点和中心示范村“六个重点”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实现卫生保洁自然村全覆盖。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争年内集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稳步推进南英垦殖场、农村危房改造。积极开展沟渠清淤联通工程,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确保水源保护区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运用,重点抓好罗坊沼气、下村天然气、仙来天然气等项目建设。抓好生态乡镇(村)、森林乡镇(村)创建。

㈣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努力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上求突破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紧盯重点项目数量翻番和投资规模翻番的目标,切实做好项目调查、项目策划、前期准备和调度考核工作,确保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2个、年度投资39.4亿元以上。突出重点项目带动作用,全力以赴抓好大唐电厂扩建、蒙吉铁路、吉瓦级光伏应用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健全项目攻坚组织架构体系,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确保新联泰汽车轮毂二期、中小河流重点县、新余移动第二通讯楼、南英垦殖场危房改造等项目如期竣工。力争全年重点项目开工率100%,年度目标完成率80%以上。

积极做好“三争”工作。紧紧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实施的有利时机,准确把握国家发改委“1+3”滚动投资计划、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强化政策对接,做好项目包装、项目储备、项目申报、项目跟踪工作,千方百计争取一批带动力强、资金量大、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资金和政策。特别要抓好置换债、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超前谋划、深度包装、对接争取一批重点项目,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十三五”项目计划。设立项目争取专项资金,健全政策激励,强化目标考核,探索建立“三争”工作市场化代理新机制,促进“三争”工作超常发展。

切实抓好项目招商。实施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切实加强八大产业领导小组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特色园区招商工作,健全完善招商项目指导目录,突出抓好一批先导型、关键性产业项目招商。突出科技创新协同平台招商,积极启动高科技产业孵化园规划建设,制定实施高科技产业种子工程计划,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生成和引进落户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突出产业链集群招商,按照“抓龙头、带产业、补短板、壮链条”的要求,加快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着力抓好源头型、关键性、配套性项目招商,促进产业集群、产业联盟快速生成。突出对接新钢、融入新钢招商,主动承接新钢非钢产业转移和钢铁产业升级要求,抓紧做好政策配套、项目配套、投资配套工作,深度开展联合招商,提高新钢与区属企业抱团发展能力。突出总部经济与实体经济、资本营运融合招商,赋予虚拟园区与实体园区同等招商政策,促进实体园区与虚拟园区联动发展,加快建成一批财源性、支柱性产业园区。力争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0亿元以上。

㈤着力抓好城乡建设,努力在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品质上求突破

切实抓好城镇规划建设。以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为契机,全面完成城镇规划、园区规划修编工作,协调全区产业规划、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规“三规合一”。积极启动仙来办、珠珊镇城镇建设一体化规划论证工作,努力拓展仙来新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启动新钢山上片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7个老旧公产房片区、4个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城南片区12处背街小巷、1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力推进仙来棚改四期建设。确保江景路、滨江小区、观下小区安置房分房到位。全面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任务。完成城北、袁河、仙来、通洲等4个街道(办)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改扩建新钢街道办14个社区办公用房。依托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社区。力争实现“双无”小区业主委员会全覆盖。切实抓好“三城同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扎实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全面完成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行政村、自然村规划编制,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配套。以“六个重点”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新农村点和中心示范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科学编制农村道路交通网络体系,稳妥推进客运网格化联通工程,着力解决南北乡镇连接问题。突出抓好环城高速农村公路连接体系和良山片区交通路网连接工程,加快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规划建设蒙华铁路汽车站,确保欧东公路、鹄山货运通道建成通车,祥云大道开工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水毁公路维修力度。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现代林业综合示范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点建设。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培育高产油茶、新余蜜桔、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快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积极推广罗坊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全面完成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田、水、路综合整治,抓好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农村安全饮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

㈥着力发展民生事业,努力在谋求民生福祉上求突破

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民生工程任务,重点办好30件民生实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帮助社会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进园就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引进社会力量投资养老事业,着力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低保、五保供养、重大疾病救助规范管理。全面落实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产业扶贫政策,建立精准扶贫基金,切实抓好光伏电站等扶贫项目建设,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全面完成省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年度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三年行动。关心支持妇儿、老龄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省级督导评估,确保富塘小学投入使用。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建设,确保良山、仙来、通洲、六小等幼儿园竣工使用。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程,推进产教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乡村卫计一体化管理,完成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仰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依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完善城乡市场监管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切实加强军民融合基地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科普、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驻外机构、防灾减灾等工作。

积极推进治理创新。大力推进社会自治,加快培育自治性社会组织,健全完善群众自治机制,在城市拆迁、社区(村委)管理、信访息访、联防联治、社会评价中,全面推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新型管理模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坚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矛盾,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合理表达信访诉求。积极推进综治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基层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实施“防控打管考”五位一体的新型治安管理机制,构筑有效防控违法犯罪的“天罗地网”。完善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政府新形象。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最高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与政协民主协商,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基本准则,从严执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务实高效,展现实干担当新面貌。以提高政府执行力、落实力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点问题清单式管理,定期向全社会亮进度、晒问题,以过程控制、监督倒逼,强力推动工作落实。严格绩效管理,突出奖优罚劣,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追究、顺位淘汰的工作机制,倒逼谋事干事的精气神。继续开展“不作为、不规范、利益化”专项治理活动,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对不愿抓、不敢抓、为官不为的典型公开曝光,对不讲规范、不按程序、不遵制度的单位和人员坚决查处,对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利益个人化的本位主义严厉惩处,以“零容忍”态度倒逼政府作风建设。政府全体人员要自觉养成“尽职履责、敢于担当、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把心思放在真抓实干、干事创业上,把劲头使在勇争一流、开拓创新上,切实推动政府工作提速增效,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

落实责任,构建廉洁从政新常态。深入开展“规范建设年”活动,全面加强建章立制、规范完善工作,在项目管理、工程招标、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土地矿产资源交易、国有资产管理、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公共工程审核决算等方面,全面加以规范。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工作制度,以签字背书、约谈、廉政教育谈话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区、乡两级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到位。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党章党规从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争当优秀合格的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勤政廉政的表率、去腐戒奢的表率、遵纪守法的表率,以上率下,律己正人,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风。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伟业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锐意拼搏,开拓进取,为实现渝水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谱写富裕文明和谐渝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附件1

渝水区2016年民生实事一览表

序号

实事名称

具体事项

责任单位

备注

一、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能力

1

新修道路5

完成欧东公路渝水段33公里水泥公路建设。

下村镇、人和乡、鹄山乡、区交通局

2

改建自然村通水泥路40公里,单车道、设计时速20Km/h,四级公路标准。

区交通局

3

新修珠坑至姚圩公路。路线长约5Km、双车道、设计时速40km/h,二级公路标准。

区交通局

4

改造维修夏莲路口至下保村公路。总长13公里,由5米拓宽至6.5米,改为沥青路面。

良山镇

5

新修鹄山乡货运通道。长6.086Km,宽8.5m,道路水泥硬化、两边绿化。

鹄山乡

6

改造危桥10

拆除重建危桥10座,共计244米。

区交通局

二、改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7

完成渝水六小附属幼儿园改扩建

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可新增300名幼儿入园。

区教体局

市实事

8

建成仙来办幼儿园

建设面积2400平方米,可新增270名幼儿入园。

区教体局

市实事

9

建成通洲办幼儿园

建设面积1260平方米,可新增300名幼儿入园。

通洲办

10

建成良山中心幼儿园

建设面积800平方米,可新增360名幼儿入园。

区教体局

11

建成鹄山地步幼儿园

建设面积1400平方米,可新增200名幼儿入园。

鹄山乡

12

完成11所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工程

全面完成新溪小学教工宿舍、良山中学教工宿舍、良山二小学生宿舍、珠珊潭口小学教学楼、姚圩小学食堂、下村镇大桥小学教学楼、罗坊大港亭小学教学楼、珠珊镇珠珊中学学生宿舍、北岗中学学生宿舍、界水中学食堂改扩建、南安中学教工宿舍建设。

区教体局

13

完成4所中小学运动场建设

新建良山一小运动场、珠珊中学运动场、罗坊中学运动场、仙来学校运动场。

区教体局

14

完成富塘小学改扩建

建筑面积10012平方米,扩容学位1000个,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区教体局

三、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5

村卫生计生室建设

建设41所产权共有的村卫生计生室。

区卫计局

16

渝水区医疗业务用房新(改、扩)建项目

对下村镇中心卫生院、区妇幼保健院(区计生服务站、区疾控中心、仰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四个单位的业务用房进行新(改、扩)建,总建筑面积8200;建设内容为土建及水电安装工程等。

区卫计局

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17

完成光伏扶贫电站建设

完成总规模2.9兆瓦光伏扶贫发电站建设,发电所得收益及时足额转入专项扶贫基金账户,用于对贫困户进行帮扶。

区民政局

市实事

18

南英垦殖场危房改造

完成南英垦殖场800户危房改造

罗坊镇

19

农村危房改造

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

区建设局

各乡(镇)

五、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20

全面完成城南片区背街小巷改造

⑴改造对象:城南片区还没实施改造的背街小巷12条。具体为:华润万家右侧小巷、玉几巷北段、白云巷、魁星路社区小巷、康顺路、裕康路、通瑞路、玉紫北路6号巷、伍家巷、团结东路、通济路、沙滩路。

⑵改造内容:地下管网改造、路面硬化或沥青加铺、人行道彩砖铺设及道路亮化等。

区建设局

城南办事处

市实事

21

完成城南片区17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

⑴改造对象:塑编厂小区、锻压公司小区、铸钢厂小区、钢丝厂小区、锦绣花园小区、站前西路257号小区、皮件厂小区、玉紫花园小区、电子仪表厂小区、天工小区、日杂果品公司小区、民埠路小区、丽景新村小区1-5栋、听雨楼小区、康盛一期小区、怡鑫苑小区、老一中家属院。

⑵改造内容:化粪池和下水道改造、空地或道路硬化和沥青铺设、道路亮化等。

区建设局

城南办事处

市实事

22

完成城南片区4个城中村基础设施改造

⑴改造对象:黎家、廖家、万家、伍家。

⑵改造内容:排水、排污管道改造,空地硬化和道路亮化等。

区建设局

城南办事处

市实事

23

实施7个公产房片区改造

⑴改造对象:城南预制板厂、人民北路以西公产房、万家山公产房、市粮油公司小区、老西街办公用房旁公产房(2个片区)、渝水区粮食局后院公产房。

⑵改造内容:拆除旧公产房,开工新建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

区市场投资公司

区建设局

城南办事处

市实事

24

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实施渝水区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槐江变35千伏变电站改造工程、35千伏界埠~姚圩线路建设(改造)工程、姚圩镇“整乡整镇”建设改造工程;

区供电公司

25

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完成良山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300套,其中150套货币补偿,启动150套安置房建设。

新钢办事处

良山镇

区建设局

26

公租房附属工程建设

完成1000套公租房小区道路、管网、绿化、围墙等工程。

袁河经开区

27

新增罗坊沼气集中供气农户1500

实施罗坊沼气集中供气二期工程建设,新建CSTR厌氧反应器2800立方米,高压气柜及配套设施,新增集中供气农户1500户。

区农业局

罗坊镇

市实事

28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解决农村26000人安全饮水问题。

区水务局

29

集镇自来水工程

力争实现集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各乡镇

30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新建群众体育健身场所14个。

区教体局

市实事

附件2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金融产品:是指资金融通过程的各种载体,它包括货币、黄金、外汇、有价证券等。就是说,这些金融产品就是金融市场的买卖对象,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竞争原则形成金融产品价格,如利率或收益率,最终完成交易,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

2.供应链公司: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

3.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是一大类概念,国外通常称为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 Capital)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根据目标企业所处阶段不同,可以将产业基金分为种子期或早期基金、成长期基金、重组基金等。

4.十户手机联防:是指把分散居住的村镇村民,大约每10户左右,按就近居住的原则,归拢成一个联防小组,这个小组作为一个联防群体,成为联手防范单位。谁家有意外发生的时候,轻轻一按,其他9户都显示出这个发送者的编号,所有其余家庭就同时听到了报警声,发射距离要求是两两间在方圆1000米以上。

5.“智慧天网”:以中国电信“全球眼”为基础,采用高清、智能、光纤和无线传输等先进技术为社会治安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

6.“智慧校车”:是指专门针对学童运输市场开发的车辆,产品长度涵盖从6米至10米,全系采用3H高强度车身,整车安全性能不仅符合国家最新标准要求,并且搭载近十项自主研发的主被动安全技术,安全技术应用和安全装备达到豪华乘用车水平。

7.“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8. 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即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9. 财园通、出口通、农贷通、科贷通:即财园信贷通、财园信贷通(出口企业)、财政惠农信贷通、科技信贷通。

10.“二山”:百丈峰、蒙山。

11.“一照一码”:指将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的登记方式,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12.“四个全面”战略: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13. 海绵城市: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4.“河长制”:根据《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由省、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行政区域“总河长”、“副总河长”,省、市、区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流“河长”,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级组织全面履行河湖保护管理责任。

15.“一厂一路一基地”:“一厂”是指大唐国际新余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一路”是指蒙华铁路渝水段项目;“一基地”是指新余煤储基地项目。

      

      渝水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秘书处          

                  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