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渝水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的报告
关于渝水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4年3月10日在渝水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渝水区财政局局长 胡保芽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区财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努力培植财源、优化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改革,预算执行取得较好成效。
(一)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263075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9854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3.6%。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0027万元,为人代会批准预算181910万元的104.5%,同比增长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税收收入完成146806万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增值税(25%部分)16645万元,比上年增长2.8%;改征增值税7198万元;营业税55280万元,比上年下降11.6%,下降原因是因为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13466万元,比上年下降6%;耕地占用税3565万元,比上年下降56.3%;契税18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他各项税收收入32315万元,比上年增长0.2%。
非税收入完成43221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专项收入4124万元,比上年增长42%;行政收费收入9352万元,比上年增长2.4%;罚没收入2274万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他非税收入27471万元,比上年增长24.4%。
2013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29725万元(含市公安、教育支出下放渝水区列支数28246万元),为人代会批准预算的170%,比上年增加116万元,剔除上级各项专项补助支出117974万元,全区实际完成21175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9.1%。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预计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29142万元,比上年增长7.4%;公共安全120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7%;教育64078万元,比上年增长2.3%;科学技术4519万元,比上年增长0.5%;文化体育与传媒1122万元,比上年下降22%;社会保障和就业28062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医疗卫生26771万元,比上年增长8.5%;节能环保2047万元,比上年下降87.9%(降幅较大主要是2013年上级补助金太阳示范工程建设资金规模减少,下同);城乡社区事务31791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农林水事务34677万元,比上年增长11.8%;交通运输6800万元,比上年下降46.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51776万元,比上年下降12.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5424万元,比上年下降9.7%;保障性住房支出22770万元,比上年增长48.3%。其他各项支出8656万元。
2013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027万元,税收返还和上级各项补助144082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3000万元,上年结余1382万元,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预计338491万元。2013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9725万元,上解支出预计451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3000万元,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计337244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247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二)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3527万元(含区本级调整给乡镇规模的2768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的127.6%,同比增长29.2%。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税收收入完成532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增值税(25%部分)1351万元,比上年增长37.8%;改征增值税4万元;营业税19428万元,比上年下降6.9%;企业所得税3279万元,比上年下降32.4%;契税175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他各项税收收入11587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非税收入完成40316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专项收入1226万元,比上年增长30.7%;行政收费收入9352万元,比上年增长2.4%;罚没收入2274万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他非税收入27464万元,比上年增长130.3%。
2013年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93176万元(含市公安、教育支出下放渝水区列支数28246万元),为人代会批准预算的239.2%,比上年增长2.6%。执行数与预算数相差较大的原因主要是上级各项专项补助及市公安、教育下放支出数额较大,且具体数额年初不确定,无法在年初预算中予以反映。另外,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要求,社保、教育、医疗、支农等大部分项目资金须实行区财政专户管理,并由区本级列支,因此区本级支出数额较大。各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20571万元,比上年增长7.1%;公共安全120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7%;教育39882万元,比上年增长4.9%;科学技术22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8%;文化体育与传媒927万元,比上年下降28.4%;社会保障和就业240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医疗卫生26132万元,比上年增长8.4%;节能环保1553万元,比上年下降90.8%;城乡社区事务4997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农林水事务28163万元,比上年增长9.4%;交通运输6179万元,比上年增长64.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3972万元,比上年增长153.2%;保障性住房支出14987万元,比上年下降2.4%。其他各项支出7483万元。
以上数据是财政总决算报表数,待市里批复我区决算后可能还会有些变动,届时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13年主要财政工作
2013年,全区预算执行克服经济下行、支出压力大等不利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继续保持逆势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财政管理和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一)合力聚财,财政收入稳中有进
面对全区宏观经济下行,钢铁、光伏两大主导产业持续低迷,财政增收泛力的严峻形势,全区各级财政部门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凝识聚力,紧盯年度目标任务不放松;各级税务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开展税源调查、强化税源征管、狠抓挖潜增收,各个乡镇(办、管委会)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注册联商力度,努力发展总部经济,全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增长”。201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263075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83.6%,分别高于全省、全市2.4和6.1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0027万元,同比增长1.9%,超过年初预算4.5%。
(二)统筹兼顾,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坚持以人为本,用财为民,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区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达158107万元,比上年增长6.8%,占财政总支出的48%。一是义务教育发展得到有力支持。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经费法定支出以及各类教育专项资金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年教育支出64078万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9.4%,同比增长2.3%,高于全区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等财政补助标准的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和残疾人康复项目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社区医院到村卫生室的全覆盖,一个以财政资金为依托、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和救济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13年财政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民生支出高达5.5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拨付和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乡老人高龄补贴和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11144万元,惠及4万多人。三是“三农”投入继续加大。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共组织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1.87亿元;科学整合支农资金,不断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农业保险范围,全年共整合支农资金2800万元用于发展蔬菜产业,共拨付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152个,拨付农业保险资金406万元,拨付新农村建设资金2284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点86个,其中省级点54个,市级点32个;共投入1.6亿多元用于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病险水库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河流治理、土地整治等项目,有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履职尽责,服务经济发展措施得力
一是着力争取项目资金。为充分调动各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积极性,财政预算安排项目前期申报及奖励资金400万元,兑现争取项目奖励资金120万元,全年全口径争取各类专项资金7.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增加1.6亿元。二是着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拨付赵家西丘等“厂中村”拆迁安置、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铜锣湾广场、赣西商贸城、数字化城管、余新公路、樟排线、丁石公路等项目建设资金5.3亿多元,保证了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三是着力支持企业发展。认真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时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努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2013年,区财政共拨付扶持企业发展资金749万元,兑现拨付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项目资金4亿多元,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累计在保余额5.3亿元,其中2013年新增信用担保4.1亿元。为瑞晶太阳能公司争取省级光伏应用示范项目奖励资金1623万元。四是着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区财政拨付土地报批资金1640万元,拨付工程项目建设资金5600多万元,筹措资金2亿多元用于土地收储和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还本付息资金8196万元。
(四)推进改革,财政管理效能提升有力。
一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不断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继续扩大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当年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的专项资金2.4亿元,支付1.5亿元;推行“账户资金运行管理系统”, 进一步完善财政拨款清理对账机制;公务卡改革不断深化,全区累计发卡558张;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试点,首批选取了本级20个部门20个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涉及资金4571万元;顺利实施“营改增”试点,认定一般纳税人68户,小规模纳税人127户;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建立“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台账,积极做好“三公”经费公开前期准备工作;逐步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改革。
二是资金绩效不断提升。努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压缩财政结余结转,全年清理消化财政结余结转资金9739万元,其中清理消化政府性基金结余结转资金8886万元,清理消化一般预算结余结转资金853万元;严格控制和压缩预算暂付款规模,至2013年底,预算暂付款余额29354万元,比年初减少7620万元;规范财政资金出借行为,切实防范财政资金风险;进一步完善“一卡通”资金发放机制,促进“一卡通”资金发放平稳高效运行。2013年,全区实施“一卡通”发放项目23个,累计发放金额18704万元,发放率达100%。
三是监管手段不断完善。进一步健全下管一级、层层落实的财政监督体制,积极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积极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民生资金等专项检查。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回头看”,全区共发现“小金库”6个,上缴财政30万元。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清理规范各类津补贴、加班费发放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
各位代表,2013年我区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持、紧密配合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忱关心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财政收入规模偏小,可用财力十分薄弱,收入质量有待提高;支出结构仍需优化,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压力大;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一些基础性工作还不够扎实,监管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予以关心、支持和指导。
三、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经济、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有为、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发挥财税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壮大财政综合实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管理,提高理财水平和资金绩效,为建设和谐渝水作出新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全区主要经济预期指标和各项收支增减因素,本着积极稳妥、统筹兼顾、收支平衡的原则,我们编制了2014年全区和区本级预算草案。
(一)2014年全区预算
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21473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安排174750万元(增值税37160万元、营业税54050万元、企业所得税19330万元、契税19800万元、其他各项税收44410万元),非税收入安排39980万元(专项收入380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6450万元,罚没收入2400万元,其他各项非税收入27330万元)。
上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和上级各项固定财力性补助,减去预计上解支出,预计2014年全区可安排的收入为225601万元,相应安排全年支出预算225527万元,预算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具体支出项目安排: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10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638万元;教育支出361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46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7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1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987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09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7365万元;农林水支出1273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042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47885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66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683万元;其他各项支出13791万元(含预备费1600万元)。
(二)2014年区本级预算
2014年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9263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安排58750万元(增值税1980万元,营业税21930万元,企业所得税6080万元,契税18760万元,其他各项税收收入10000万元);非税收入安排33880万元,(专项收入103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6450万元,罚没收入2400万元,其他各项非税收入24000万元)。
上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上级各项固定财力性补助、乡镇上解收入,减去对乡镇体制补助和预计上解上级支出, 2013年区本级可安排的收入为91506万元。相应安排全年支出预算91432万元,预算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具体支出项目安排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622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638万元;教育支出893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78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4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69万元;医疗卫生支出815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8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7297万元;农林水支出465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07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354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6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763万元;其他各项支出12382万元(含预备费1600万元)。
四、凝识聚力,开拓奋进,确保完成2014年预算任务
(一)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支持发展园区经济。进一步完善袁河经济开发区、下村工业基地两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努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支持“四园一工程一平台”建设(即:袁河经济开发区现代装备制造园、机电产业孵化园、闽商工业园和下村工业基地小微企业孵化园,推进新钢煤气进园区工程,建设袁河绿色低碳数字化平台)。推进“工业园区”向“科技园区和产业园区”转变,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支持经开大道、现代装备制造园纵一路、横一路建设、罗家边220千伏变电站等道路、管网、水电建设。推进“财园信贷通”试点,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是大力支持仙来新区建设。加快完善仙来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仙来新区二期开发,提升仙来新区地产升值空间,努力打造仙来新区商业经济圈。通过支持仙来新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发展。三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资。要以袁河经济开发区、下村工业基地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土地,财税,信贷融资、项目审批等优惠政策吸引优势产业和大型财团落户我区,不断延伸园区产业链,提升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创新企业帮扶理念,优化帮扶措施,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促进安商、富商,进而实现以商招商。四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建设。支持界水千亩光伏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巩固发展新余蜜桔、高产油茶、花卉苗木、商品蔬菜、有机水稻等特色农业。大力抓好农业开发和土地整治,改善土地耕作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率,促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二)大力保障民生支出。以建设公共财政、民生财政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创业、社会保险、抚恤和社会救助、医疗保障、教育、文化体育、住房保障、扶贫开发和群众生产生活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财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4年,区对乡镇体制补助增加3400多万元,用于解决乡镇教师住房公积金,增加财政预算440多万元投入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事业,增加增加财政预算420多万元用于教育事业。
(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区乡财政体制,理顺园区财权与事权,在充分调动园区、乡镇积极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园区、乡镇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压缩财政暂存暂付款规模,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控制新增财政存量资金,合理有序消化现有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财力分配机制,进一步规范财税管理秩序;有序推进“三公”经费及预决算公开,推进公车改革;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完善融资项目和工程项目管理台账,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及风险预警机制。
(四)大力提升管理绩效。推进财政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加强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审核和跟踪问效;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监管系统,加快嵌入业务流程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建设,健全财政内部控制体系;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2014年要在2013年试点基础上,将财政支出评价范围扩大大到70%的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专项支出的比重要达到40%以上;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政发展改革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乡一体化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