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  

中共渝水区委办公室 渝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渝水区2014—2020年文化产业 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5-01-15 16:46:52 来源:渝水区文广局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各群团、经济开发区(工业基地):
经研究同意,现将《渝水区2014—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渝水区委办公室
                   渝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0月23日


渝水区2014—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根据《中共渝水区委 渝水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区经济发展升级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平台集聚战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全区支柱性产业,推动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早日实现,编制本纲要。 
  一、发展目标 
  以实施“一园三区工程”为抓手,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形成1—2个在全市乃至全省有特色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主导行业和文化产业品牌,培育10家在全市乃至全省同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的文化企业,发展壮大10家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新兴文化企业,培育1—2个管理规范、集聚效应明显、辐射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形成1—2个总产值超亿元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1—2个具有较大影响的节庆会展品牌,在影视动漫、广播戏曲等方面推出1—2部具有地域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精品力作,培养和引进2—3名勇于创新、善于营销、精于管理、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产业人才。全区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在2020年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逐步成为全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空间布局 
依据目前全区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明确发展主题特色,引导要素集聚,推动重点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一园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态势逐步增加相应产业园区。 
  (一)一园
  ——制造型文化用品产业园。以袁河经济开发区、下村工业基地为平台,依托区内现有重点文化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打造高端数字视听电子产品、文体办公用品、安防监控设备、光学镜片产品、网版印刷等文化用品产业园。 
  (二)三区
  ——龙池墅古城文化功能区。对接市规划的复合型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区(市中心城区,以我区城北街道办、城南街道办为核心)建设,以龙池墅古城区为范围,着力发展创意设计、传媒出版、文艺展演、娱乐休闲、运动健身、康体养生、餐饮购物、商务商贸、信息咨询、展示交流、版权保护于一体的城市街区文化产业区。 
  ——罗坊红色、名人文化功能区。对接市规划的生态型文化创意产业带建设,加强项目包装,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着力做大做强“星火燎原”大型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和抱石创意园,做好抱石文化广场、抱石生态园、抱石矿泉水厂等相关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打造罗坊红色、名人文化功能区。 
——百丈峰养生文化功能区。对接市规划的生态型文化创意产业带和文化旅游养生度假园建设,依托百丈峰省级森林公园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核心景区“十大人文自然景观”等为人文底蕴,突出“慢游、养生”主题,打造文化旅游养生度假园区。  
  三、发展重点 
  紧紧围绕“一园三区”建设,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市场”三大融合工程,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用品制造、广告会展、娱乐休闲、文化演艺、文化培训等七大重点产业,确保文化产业发展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步伐,构建集文化观光、休闲体验、博览展示、创意创作等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依托工业优势,引导、打造相应的工业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含金量;实施文化商业街区项目,建设一批名人工作室、创作室,设立文化创意街。 
  ——文化旅游业。依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平台,整合全区文化遗址、古建筑、罗坊会议纪念馆、傅抱石故居、蒙山自然生态风景区等旅游资源,结合渝水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发展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农业休闲旅游,打造罗坊—百丈峰“修身养性”旅游走廊;深入发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百丈峰景区休闲养生品牌,着力建设集休闲养生、文化体验、运动健身、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养生度假区;探索与周边县(市、区)建立旅游联盟,力争纳入赣西精粹旅游圈和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圈;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业态培养壮大相结合,实施“名地名人名街名居”工程,积极推进古民居、古街区的建设与开发,结合渝水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发掘民间民族民俗文化艺术资源,鼓励开发具有渝水文化特色的民间刺绣、农民画、木(根)雕、剪纸等工艺美术系列产品;开发特色食品、特色旅游纪念品、特色农副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演艺业与旅游市场的深度融合,区内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景点)打造特色演艺节目。 
  ——文化用品制造业。加快推进高端数字视听电子产品、文体办公设备、安防监控设备、彩印包装和网版印刷,与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融合的生产型文化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和产品集合;积极培育工艺木雕、印刷油墨、盆景栽植、乐器玩具制造等成长型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广告会展业。以发展创意产业、技术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为契机,促进广告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广告服务业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优势广告资源整合,培育大型专业广告集团、广告媒体集团,促进强强联合,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发展;加快培育与广告紧密相关的工业设计、品牌管理、形象设计、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公共关系、营销策划等领域,形成“大广告”的合作经营模式,发挥支柱产业领域的广告服务优势;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的广告公司,促进广告会展产业化,以广告会展业带动其它文化行业的发展;以举办中国南方农业(工程)机械展销会等大型会展为契机,发展培育我区会展文化品牌。 
  ——娱乐休闲业。以市主城区和龙池墅古城区为主体,构建城市慢生活娱乐休闲板块和康体保健休闲板块,深度开发慢生活游、湿地游、乡村游等休闲度假产品,打造市区娱乐休闲特色;引进和开发乡村休闲农庄、快乐艺吧、陶吧、画吧、印吧、酒吧、在线互动等新型时尚娱乐产业形式,鼓励发展运动健身等健康休闲方式;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高端的俱乐部、会所、娱乐中心等设施,不断扩展新兴娱乐行业和娱乐休闲产品,做大娱乐休闲产业规模。 
  ——文化演艺业。以渝水地域文化特色为主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举办大型实景演出,打造富有特色的演艺项目,深度开发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以演出为核心的多元产业链,扩大群众娱乐消费需求;积极开拓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市场,策划制作大型地方风情演出;进一步开放演出市场,吸引国内外知名演艺集团合作开发渝水演艺市场,提升我区演艺产业的档次和实力;积极培育新的具有一定行业和社会影响的,集演出团体、演出经纪、演出市场于一体的综合性演出经营单位。 
  ——文化培训业。利用市、区教育和艺术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建立规范化、多样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扩大文艺培训业的规模;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和专业培训基地,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为平台,广泛开展书画、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教育培训;以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大力开展创意设计、数码图片制作、工艺品制作、乐器演奏等专业技能培训和文化产品普及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文化艺术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研究、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区域性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中心,推进社会文化培训,提升文化培训水平,打造我区文化培训特色品牌;重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协会的作用,抓好少儿学艺、青年就业、中老年健美健身及其他相关社会培训教育活动。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保障。坚持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纳入评价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逐项分解落实,严格进行考核。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调度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强化督促检查,科学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走势,及时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要注重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建立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简化审批程序,细化服务功能,及时为文化项目分忧、替文化企业解难,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服务体系。 
  ——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文化产业招商,鼓励各类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省内外著名企业以多种形式投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加大金融、财税扶持力度,对引进的重点文化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设立区级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和促进金融部门加大有效信贷投入,进一步加强对骨干文化企业、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信贷支持,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积极争取文化产业项目列入上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和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兴业,做大做强做优文化产业。 
  ——加强载体建设,引导做大做强。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做好市级文化产业十强企业评选参选工作,对新获得市级文化产业十强企业予以奖励。促进文化企业自主创新,做好市级“文化企业自主创新奖”评选参选工作,对优先发展、有本土特色、具备行业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产业企业予以奖励。做好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评选参选工作,对首次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予以奖励。以各种节庆会展和经贸洽谈会等为平台,围绕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影响大、投放效益强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落户渝水,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向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文化产业行业协会,搭建文化企业沟通交流平台,营造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支持多种经营,促进文化消费。支持文化企业构建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图书音像制品专卖店、专业店等现代流通发展模式。加强舆论引导,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文艺作品展览等形式,加大文化宣传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通过政府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形式,让群众免费享受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文化市场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办文化服务项目、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文化经纪、代理、推广、咨询等业务,大力发展现代文化物流业,促进文化产品的流通,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做强人才队伍,强化智力支撑。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鼓励文化工作者钻研业务,多出作品,多出成果。大力支持国家级优秀文化领军人物创办公司、专家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对符合创业政策的提供一定的贴息贷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与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注重引进中青年人才,大力引进和培养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一级美术师等,为其设立大师工作室。加大对落户渝水的工艺美术大师的宣传力度,尤其注重在相关企业进行宣传,引导企业支持工艺美术大师创作创业。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委托、定向培养、双向交流等多种途径,到国内名校、研究机构学习、进修,或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中短期培训和举办文化产业论坛等方式,培养一批营销策划、文化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