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2年2月26日在新余市渝水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2月26日在新余市渝水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徐文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 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挑战,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38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24.6亿元,增长34.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增长3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3亿元,增长3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亿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8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8901元,增长17.3%。一年来,重点抓好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项目达产达标年”活动成效明显,104个区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6.4亿元,中冶新材年产63万吨冷轧硅钢第二条生产线、南方建材年产60万吨立磨矿渣微粉生产线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山龙带钢扩建、九鼎环保、威奥锻造三期技改、渝水区循环经济基地、永利带钢、新余大桥等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储备争取工作取得新进展,储备重大产业项目152个,区市民服务中心、赣西副食品批发城和旭扬蓝宝石晶棒及衬底片产业化等三个项目获得省级立项,余新公路项目被列为2011年省重点项目,全区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4.9亿元,比上年增加近2亿元。
(二)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工业经济进一步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比继续优化,第二产业占比突破60%,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更加稳固,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3亿元,增长27.8%;主营业务收入250.8亿元,增长49.2%;利税总额32.5亿元,增长52.7%。产业多元发展态势良好,光伏产业对全区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15.4%,钢铁产业改造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园区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新余经济开发区和下村工业基地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利税24.5亿元,分别成功申报省级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江西瑞晶、新钢板材、中冶新材、吉阳新能源四户“十百千亿工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亿元,实现利税5.4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总额的32.2%和16.6%。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江西瑞晶跨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行列,瑞晶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列入省级年度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三)着力推进特色发展,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流通平稳有序。特色农业发展释放新活力,新余蜜桔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投产6万亩,总产量达7万吨,高产油茶、苗木、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别新增13000亩、5400亩和4100亩,界水联盟有机蔬菜基地被列为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新余蜜桔产业化基地建设等15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超1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8家,各类专业合作社新增30个。
(四)着力推进结构优化,三产发展进一步提速。金融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赣州银行渝水支行正式成立,五大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总额达12.5亿元,区信用担保中心新增担保额2.1亿元。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金叶、仙来、袁河等城区农贸市场建成运营,良山供销社跻身“全国百强基层社”,全区新增货运企业20家,新增运力1.9万吨。旅游业稳步发展,百丈峰养生度假区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云峰禅寺主体工程完工,景区公路建成通车。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农垦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成功引进了旭扬新能源白光LED蓝宝石晶体、杭州恒基彩钢板、江西正华年产10万台电动汽车等9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全区实际引进内资92.5亿元,增长31%;引进外资8250万美元,增长43.7%;实现进出口总值1.6亿美元,其中对外出口值增长47.3%,达1.5亿美元。
(六)着力推进统筹发展,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城区建设不断加强,仙来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仙来花苑、景观路中心景观、仙来区棚户区改造二期等项目交付使用。袁河经济服务大楼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区计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实施,完成廉租房建设2万平方米,7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10个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完成拆迁面积35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31万平方米。“社区建设管理年”活动积极开展,投资1800万元推进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12343”社区服务热线成功开通。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加大,59个集镇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罗坊袁河片区景观工程一期主体工程完工,新溪公园及水北、鹄山便民服务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全区城镇化率达58%。城市和集镇管理考评工作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136个新农村建设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939万元,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推进,完成2万亩土地开发、1.4万亩高标准农田和980亩土地“增减挂”项目建设,8.15万亩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010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5座小(一)型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完成,袁河南联圩、南安江防洪治理、袁河北堤(罗坊段)除险加固等工程基本建成。城乡交通网络体系更加完善,世纪路、创新路基本竣工,环城南路征地拆迁顺利完成,6个渡改桥项目全部完工。
(七)着力推进民生建设,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步,城镇新增就业341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87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20万元。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全覆盖;城镇居民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筹资水平、补偿比例得到大幅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低保和大病救助标准全面上调,为9744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1200万元,率先在全省为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活动,人居环境日益优化。袁河(渝水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袁河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环保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下村工业基地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行,渝水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完工。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完成 “一大四小” 造林绿化面积5.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8%。
(八)着力推进和谐稳定,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幼儿园校车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渝水六小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完成,全区完成校舍新建、改造面积7288平方米。“文化渝水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激情渝水、红歌飞扬”大型广场红歌赛成功举办,区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79个农家书屋达到省级建设标准,罗坊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免费为社区居民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72万份,完成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130例,免费救治儿童白血病9例、先天性心脏病97例。积极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启动“食品药品安全示范社区”和“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人口和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荣获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双联双帮双建”活动深入开展,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活动积极推进,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妥善解决。以新亚新商城消防整治为重点,强力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全区消防和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物价、机构编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管理、双拥、档案、妇儿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九)着力推进自身建设,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8件、政协委员提案189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9 %。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发展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进工程建设、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出台《渝水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办法》和《渝水区资金安全管理实施意见》,乡镇国库财政集中支付工作正式启动,财政资金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区公共工程审核中心审核金额6亿元,核减金额1.1亿元,核减率18.3%。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帮助高新区、仙女湖区和孔目江区以渝水区名义申报项目,全年争取资金超过1000万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县(区)、全省利用国内省外资金先进县(区)、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区)和全省渡改桥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渝水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经济结构不优,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土地、物流、环境承载能力等要素瓶颈制约更加明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少数单位和干部工作作风不实,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下决心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区委的工作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工作基调,紧紧围绕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继续开展“项目达产达标年”、“社区建设管理年”、“文化渝水建设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和“双联双帮双建”活动,做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达157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2%,达3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达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继续深入开展“项目达产达标年”活动,千方百计扩大投入,切实强化投资拉动,进一步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着力抓好项目建设。计划安排区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18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8个,年度计划投资24.9亿元;农业项目10个,年度计划投资2.3亿元;城建项目46个,年度计划投资17.5亿元;交通项目15个,年度计划投资4.3亿元;社会事业项目7个,年度计划投资1.8亿元。
着力抓好项目帮扶。围绕既定的重点项目,严格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做到调度经常化、帮扶全天候、督查强有力、考评动真格,快速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认真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按时开工,按时达产达标,早日见效益。
着力抓好项目争取。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抓住新余被列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契机,抽调专门人员组建项目对接办公室,做好项目筛选、编制、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全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增长50%以上。
(二)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加快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做大经济总量提供持续动力。
突出抓好支柱产业发展。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钢铁产业,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等关联产业,全面增强钢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重点抓好中冶新材硅钢二期、华东矿山机械城、杭州恒基彩钢板、永盛矿冶、江西钢联非计划板材加工、江西新特汽车板簧、山龙带钢二期技改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现有重点光伏企业,增强全区光伏产业的后续竞争力。力争赛维多晶硅一期3000吨硅料、吉阳新能源500兆瓦电池片生产线建成投产。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工建设江西正华一期2.5万台电动汽车项目,力争旭扬科技LED蓝宝石晶体一期项目建成,江西一川光电、煌明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竣工投产。
切实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生产要素保障,进一步提升园区项目集聚和承载能力。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快新余经济开发区建设,开工建设经开大道一期工程,启动园区硬化、净化、绿化工程和现代装备制造园建设,力争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0亿元。进一步完善下村工业基地交通路网、电力供应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霞江大道建成通车,虹桥110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瑞晶3.09兆瓦屋顶侧并网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
积极扶助重点企业发展。出台有力措施,创新服务方式,在信贷融资、产品示范应用、税费支持、财政补贴、企业用电等方面对重点光伏、钢铁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抗风险能力,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三)坚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突破,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赣西中心物流园渝水园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海峡现代物流园、东风物流园、渝水区循环经济基地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快货运业发展,力争新增货运车辆1500辆,新增吨位10000吨。
着力提升商贸流通业。依托与市同城的区位优势,提升餐饮、娱乐、休闲、宾馆等传统服务业水平。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加强城乡商贸网点规划,加快推进专业市场和城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力争赣西副食品批发城和新余铜锣湾广场开工建设,新余市农资交易批发市场一期建成营业,望城、西合、堆上、棚下等城区农贸市场开工建设,良山农贸市场投入使用。
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充分利用区内各投融资平台,不断拓宽投资领域,促进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投资模式向市场化转变,进一步提升投融资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金融体系,力争引进银行、证券、保险营业机构或分支机构1-2家,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或村镇银行1-2家。积极做好企业上市扶持工作,全年推动1-2家企业上市融资。
不断做大旅游业。按照“大招商、大建设、大变化、大提升”的要求,全面加快百丈峰旅游开发,确保养生公寓项目一期完工,二期、三期启动,力争国际养生城、酒店宾馆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仿古文化街、消防通道延伸段、旅游步道等项目建设,把百丈峰景区建设成为知名休闲养生度假区。深入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建设,加快形成渝水特色农业旅游品牌。
(四)坚持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整合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标准粮田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向高产高效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创造良好的基础。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着力抓好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万亩以上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水利安全保障能力。扎实推进1593亩土地“增减挂”项目建设,有效盘活农村闲置用地。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力争粮食总产达33.2万吨。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继续推进新余蜜桔产业化基地、高产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花卉苗木基地、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力争新余蜜桔总产达9万吨,新增高产油茶6000亩、花卉苗木10000亩,新建蔬菜基地4000亩。积极发展有机农业,重点抓好界水1300亩有机蔬菜和南安1000亩有机水稻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推广能力,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控、植物疫情防治等保障,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构建“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引进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力争全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依托特色主导产业,规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5家。加快土地、林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民依法、有序、自愿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机总动力达到70万千瓦,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9%。
(五)坚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提高统筹发展水平
围绕打造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的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扎实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切实加强仙来新区开发建设,重点抓好校园路水系景观、新余长途汽车南站、棚户区改造三期等项目建设,积极做好二期规划及土地收储工作,力争将仙来新区打造成为全市一流、全省有名的城市新区。抓紧实施区便民服务中心、胜利路商业步行街、毛家商业步行街等一批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全力配合支持袁河生态新城建设,不断提升主城区品位形象。加快完善霞江新城规划编制,引入“医疗养老、健康养老”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努力将霞江新城打造成为一座建设理念先进、服务设施齐备的养老之城和幸福之城。按照“改大块、求大益、招大商”的要求,扎实推进城南、城北、袁河、仙来、通州五个片区15个棚户区改造,力争年内完成计划投资8.7亿元、拆迁面积69.8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3706户。深入推进“社区建设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全面完成城市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中心用房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增强产业集聚和人口承载能力,全面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9%。重点推进罗坊省级示范镇建设,力争被列为“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切实抓好良山安居工程、界水“一江两岸”工程、姚圩、界水便民服务中心大楼等项目建设,确保良山、新溪便民服务中心大楼等项目投入使用。不断完善城镇建设管理考评机制,继续加强城镇绿化亮化、环卫保洁、交通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的城镇环境。
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按照“六改四普及”的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着力点,切实抓好120个左右的村点建设,重点打造3个精品示范点、3个村镇联动工作单元、20个村镇联动点和40个村落连片点。大力推行“3+5”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逐步构建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力争新增沼气池用户900户、农村太阳能用户1500户。
加大城乡交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区公路路网结构,开工建设余新公路、欧东公路、鹄棚公路,协助抓好樟排线改造、清宜公路(界水段)改造、滨江路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开工建设蒙河水北段3座大桥,加强公路维护管理,逐步推进组组通水泥路建设,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高公路畅通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六)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区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村卫生室。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强化税收征管,培植壮大财源税源,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办法,积极运用贴息、担保、奖励、补贴等办法,使财政资金产生更大效益。加强资金管理,切实保障资金安全运行。进一步加强国资经营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扎实做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实施工作。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切实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把钢铁和光伏产业链延伸、存量资产盘活、现有企业增资扩股、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等作为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坚持领导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对接央企招商等举措,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实际引进内资增长30%。采取更优惠的政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出口企业的帮扶力度,积极引进外贸出口企业,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全年外贸出口额增长13%。
(七)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围绕“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不断扩大劳动就业。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政府促进社会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社会就业水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20人,零就业家庭100%安置,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工业园区定向培训5000人,新增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500万元。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和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区城乡居民参保率力争达90%以上。健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继续抓好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在保持城乡低保对象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促使保障标准、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切实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探索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三房合一”并轨运行,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切实抓好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快重点贫困村脱贫步伐。积极落实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工作。
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继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区创建,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秀美渝水。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确保袁惠渠、袁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力争区环境监测监察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水质保护力度,切实保障城乡群众用水安全。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完成赣粤高速渝水段绿化改造提升,全区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46.8%。
加快推进文化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文化渝水建设年”活动,全面增强全区文化“软实力”。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实施文化惠民基础设施工程,进一步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启动区文体中心项目建设。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推进文化惠民演出工程,扎实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区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积极筹建“新余花鼓班”。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力争全年新增电视用户13000户,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确保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全面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建成渝水六小,启动渝水五小和江西二化安置区学校建设,加快推进通济小学和富塘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公办中心幼儿园乡镇全覆盖。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区急救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和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救治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社区和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区,提高城乡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大力开展“诚信计生”、“创建幸福家庭”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同时,积极做好普法、老龄、妇儿、残疾人、档案、地方志、对台、外事侨务、法制、审计、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双拥等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双联双帮双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推进干群关系向友好和谐转变。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和领导包案制度,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切实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继续开展重点地区治安整治,强化高危人群、流动人口、社会组织、虚拟社会管理,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房地产纠纷、医患纠纷等专项整治行动,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及群体性事件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社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新领域和新方式。进一步加强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健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八)坚持以提升行政效能为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理念,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制意识。健全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强化行政监督,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严肃整治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
切实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提高履行职责的本领。坚持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扬敢负责、会干事、作风硬、能吃苦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敢抓落实、狠抓落实、会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服务发展、创先争优”活动和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积极创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
严格制度约束,强化廉政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坚韧的意志、更加坚实的步伐,负重奋进,开拓创新,为渝水率先在全省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