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渝水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2016年10月16日在渝水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李 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较好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过去的五年,全区经济总量、产业结构、集约化水平实现“三个明显提升”。五年来,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2015年达213.49亿元,是2010年的2.2倍;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7%、14.7%,2015年分别达31.8亿元、22.9亿元,是2010年的1.7倍、2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4亿元,是“十一五”的4.7倍,2015年达239.3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4﹕58.1﹕23.5,调整为2015年的11.9﹕56.4﹕31.7,第三产业比重提高8.2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上升为48.8%。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品牌创建”全面启动,新余蜜桔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罗坊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成为全省样板。2015年被评为“全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先进县”。工业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7倍、1.7倍,2015年分别达64.78亿元、309.85亿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园区工业迅速崛起,以钢铁、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能源为支柱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下村工业基地锂电产业全链式集群发展,袁河经开区成功升级为省级工业园。服务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金融、电商、旅游、养老等产业蓬勃发展。金融保障更加有力,渝水湘淮村镇银行顺利开业。“淘宝中国渝水馆”成功组建。区供销社、水北商会分别被评为“全国百强县级供销社”“全省优秀基层商会”。红色旅游、古色村落、绿色休闲“三色”旅游快速发展,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农村“颐养之家”、城镇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扎实推进,养老事业走在全省前列,水北镇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单位”。
过去的五年,全区改革开放创新实现“三个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先后出台72个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政府机构改革、园区大部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等67项改革全面完成。公车改革、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区本级财政零基预算、村级民事代办经验在全市推广,“党建+商会”创新做法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对外开放纵深推进。累计利用外资4.2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747.4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4.4倍;累计完成外贸出口5.34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56倍。创新驱动纵深推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以上工程研发中心4家,省级重点新产品、新技术24项,实现专利授权量2135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被评为全省知识产权先进县区、全省专利十强县。
过去的五年,全区基础设施、城乡面貌、生态环境实现“三个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实施城建交通类区级重点项目175个,新余大桥、余新公路、经开大道、新良公路、丁石公路等新建或改造通车,欧东公路渝水段、蒙华铁路渝水段、滨江路、仙女湖大道东延段等建设工程有序推进。仙来新城美化亮化、小农水重点县、水系连通整治重点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完成。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以城镇化改造农村、优化农业、转移农民步伐加快,2015年城镇化率达74%,比2010年提高19.4个百分点。全区行政村规划编制任务全面完成。良山镇总规、控规修编及珠珊镇总规、控规编制正式启动。75处背街小巷、1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5个小区物业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累计改造廖家、滨江、观下、熊家等棚户区52个、新建或改造城区农贸市场19个、完成新农村建设点514个,惠及农户2.7万户。农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罗坊大型沼气工程启动运行,下村天然气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被评为“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县(区)”。罗坊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湖头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净空、净土、净水”行动深入实施,万元GDP能耗五年下降20%目标如期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累计造林绿化16.4万亩,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10个。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率先在全省构建“村组保洁、乡镇收集、县区转运”农村环卫管理体系,率先在全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二次清运市场化运作,率先在全省建立农村环卫考评机制。“一江一河一渠”水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河长制”全面建立,城西、下村、良山三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重点企业环保监控和“黑名单”制度有效落实,“二山”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明显。
过去的五年,全区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综治维稳实现“三个巩固提升”。社会事业持续巩固提升,新建或改造中小学校102个,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全面达到省级标准,城区小学全面扩容,渝水五小、六小、八小建成招生,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建或改扩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项目115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验收。民生保障持续巩固提升,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4.6亿元,年均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900元增加到30874元,年均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90元增加到14306元,年均增长13.5%。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16223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社会就业保障充分,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7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6万人。13个省级、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综治维稳持续巩固提升,人和、南安派出所恢复新建,一号通、一网全、网格化、信息化社区管理模式日益完善,治安好转率达96.18%,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3.71%。率先在全省实现区、乡、村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率先在全省推动综治向非公企业和社会团体延伸,五年四次获得全省平安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审计、物价、机构编制、民族宗教、食品药品、气象、档案、残联、妇儿等各项工作都有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面对持续下行的经济形势,面对偿债高峰期和财政困难期的严峻局面,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四套班子齐心协力抓落实的结果,是全区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凝结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离退休老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渝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创造的财富影响深远,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走过“十二五”,我们深切感到,正是坚持理念上与时俱进、目标上高点定位、措施上大胆探索,才引领了渝水经济行稳致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从抓“速度机遇”到抓“转型机遇”,确立了在全市当好排头兵的战略定位,明确了“争创改革创新示范区、发展升级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工作思路,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激发了渝水发展的新动力。
走过“十二五”,我们深切感到,正是在机遇面前积极作为、在挑战面前敢于应对、在困难面前矢志不移,才实现了渝水经济的破难前进。抢抓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江西建设的战略机遇,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拉开了“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环境靓区、惠民稳区”的发展格局。
走过“十二五”,我们深切感到,正是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纵深推进、创新的持续突破,才聚集起支撑渝水发展的正能量。着眼解决长期矛盾和困难的综合改革增强了动力与活力,推进产业、市场、企业、园区、城市“五个融合发展”,提升了开放型经济水平,各个领域的创新举措和成功实践培育出发展的新动能。
走过“十二五”,我们深切感到,正是攻坚克难的魄力、坚韧不拔的毅力、众志成城的合力,才成就了渝水重点工作的新突破。全区上下万众一心,共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合力维护发展大局,取得了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省县(市、区)前15强,2013-2015年三年蝉联“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一类先进县”的辉煌业绩。
走过“十二五”,我们深切感到,正是保持了执政为民的理念、改善民生的担当、为民谋利的执着,才提升了渝水人民的幸福指数。坚持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每年提高民生保障标准,渝水人民的幸福指数逐渐提升。
走过“十二五”,我们深切感到,正是践行群众路线、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持续改进作风,才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政府系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持续转作风、抓纪律、反腐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决策程序和行政行为更加规范。
所有这些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规律性认识,必将成为推动渝水新一轮发展的宝贵财富。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不景气,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新的经济增长极尚未孕育完全;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占比有待提升,新的消费热点不多;生产要素瓶颈制约依然突出,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稳工难等因素仍然存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金筹措渠道狭窄,支撑和保障发展的能力不强;少数干部的服务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加强,不作为、慢作为、消极应付的现象仍然存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我区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区第九次党代会绘就了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我们将勇敢地肩负起历史重任,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争先进位作为第一追求,把生态改善作为第一底线,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渝水经济社会腾飞的新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争创全省“改革创新、发展升级、生态文明”三个示范区为统领,着力推进“五大工程”,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创新创业、强区富民,为争当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表率、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率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330亿元,年均增长8.6%;财政总收入突破51亿元,年均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亿元,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600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3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5364元、22012元,年均分别增长8%、9%。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攻方向是:着力推进五大工程建设。
⑴创新渝水建设工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培育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为抓手,以承接转移、创新驱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途径,聚焦钢铁、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努力实现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以上,占全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50%以上。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城乡多元电商网络体系建设。实施三产联动战略,健全壮大与工业化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知识经济、创意经济和新型服务业态,推进产城融合,促进城市经济在体系建设、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上实现重大突破。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大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培育、创业人才汇聚、资本市场活跃、创新文化营造等要素为支撑,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引擎,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创客社区”等创新驱动新引擎。
⑵活力渝水建设工程。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以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为重点,推进300个以上区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600亿元。突出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着力抓好“一厂一路一基地”建设;突出工业项目的主力军作用,组织实施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力争建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200个。实施项目引资倍增工程,力争五年累计利用外资达6亿美元,引进内资达1500亿元。壮大区乡财政板块。全面优化政府债务结构,从严控制政府公共性项目支出。实施“强乡富村”工程,一乡一策培育壮大乡镇财政板块,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升乡、村两级资金支撑能力。全面拓展主体税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结算经济、电商经济和城市虚拟经济,推进虚拟园区与实体园区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财政增长的稳健来源。积极推进资本运营。综合运用规划、许可、土地、资产、资源等多种手段,探索资产包融资、PPP模式、增信增发、专项债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拓展融资空间;全面完善以投资公司、保理公司、供应链公司、基金公司为依托的多元投资经营体系,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打造“第三财政”。力争到2020年,区、乡、村三级债务风险有效化解,资本运营成为财政增长、后劲增强的重要补充,保持财税收入中高速增长的多元支撑体系全面建立。
⑶生态渝水建设工程。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三城同创”为载体,以“三净”行动和环境综合治理为支撑,进一步健全城乡承载功能,着力打造“精美特新”城市和生态美丽乡村。全面实施城市棚户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以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水环境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绿色乡村建设提升、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农村水电路信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七大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改善生态环境。继续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搞好饮用水源地和水系水体保护,着力构建安全供水体系。规划实施一批重大环境保护工程,突出重点工业污染源集中整治,健全完善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完成“一江一河一渠”综合整治。抓好生态走廊和大型绿地建设,加大林地、湿地保护力度,重点实施“二山整治”。加强经济林、公益林建设,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⑷智慧渝水建设工程。实施“互联网+”专项行动。坚持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全面推进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聚焦“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互联网+服务创新”“互联网+政务创新”四大领域,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拓宽,加速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各行各业创新能力,催生新的经济业态,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力争到2020年,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互联网支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的作用显著增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⑸幸福渝水建设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实施富民强区工程,积极推进创业富民、示范项目富民、产业开发富民、政策富民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富民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居民收入稳健增长。加大社保基金扩面征缴,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救助标准更高、救助程度更彻底的大病救助和社会救济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公共安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健全社会稳控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项举措扶贫脱困。创新金融扶持方式,突出抓好扶贫与扶智的有机结合。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村2017年全面脱贫。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未来五年,我们将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构建“五大体系”。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构建加快发展的动力转换体系
以改革创新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好行政审批事项管理改革,推动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向注重事中服务、事后监管转变。建立审批事项动态清理工作机制,完善行政审批网络平台建设,实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和全程网上运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完善推广社区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深化便民惠民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构编制管理改革、绩效考核改革、职务和职级并行改革、“多规合一”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殡葬制度改革等改革举措。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区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改革。深化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建立完善社会投资、购买服务项目库,完善PPP模式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零基预算管理体系,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实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全覆盖。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深化国地税合作,防止税收流失。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健全政策体系,完善运作模式,拓宽业务领域,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整合全区国有资源、资产、资本和资金,加大政府项目经营、资产营运和资本运作力度。抓好债务置换、结构优化和总量管控,将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金融创新顶层设计,强化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组建系列投资基金,积极开展资本市场投资、股权投资、资产储备与开发、企业短融服务,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发展新引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研究出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创新创业就业培训方式,保障社会充分就业。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扶持一批优质企业和技术研发中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难题。集聚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建设众创空间,为小微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创新创业信息发布机制,广泛征集创新创业项目,实现项目与创业者的有效对接,促进项目成功转化。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降低准入门槛,加大税收政策、政府采购、公共产品支持力度,为创业创新开辟“绿色通道”。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协同创新工程,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载体。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检验中心,重点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型企业、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商标)的技术性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端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搭建本土人才回乡创业桥梁。
(二)实施绿色崛起战略,着力构建循环发展的生态空间体系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净水”行动。继续实施“一江一河一渠”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清河行动。创新河湖保护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乡镇、中心示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深入推进“净空”行动。开展工业废气、燃煤烟气、餐饮油烟、道路扬尘污染等专项整治,抓好钢铁、水泥等行业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技术改造,加大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极端气候事件、大气污染等生态安全事件的气象监测预警。深入推进“净土”行动。严格执行“二山”保护规划,全力推进矿区生态复绿工程。扎实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重金属防治,积极推广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养殖。完善城乡垃圾二次清运机制和农村环卫市场运行模式。继续抓好节能减排综合示范、资源枯竭型城市、合同环境服务试点等项目建设。健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强化环境保护在线监测,扎实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构建绿色工业体系。深入推进钢铁产业升级改造,强化钢铁企业联动协同,加快培育一批以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带动钢铁加工企业精深化集群化发展的产业联盟。通过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培育骨干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壮大钢铁、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园区功能定位。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智慧园区和休闲健身、餐饮娱乐、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园区承载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实施企业精准帮扶工程,完善工业企业短融短贷基金、过桥基金、专项产业发展基金运作机制,健全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实施扶优扶强策略,全面推行工业企业目录制管理,助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出台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健全完善电商培训、创新孵化、公共推广、电商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生产、生活、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产品集散基地和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区域中心,培育发展城市综合体、创意经济、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衍生等新兴经济业态。完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引进省内外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证券基金公司、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中心。加快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旅游休闲项目,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绿色农业体系。稳定粮食生产,划定全域性永久基本农田,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田、水、路综合整治,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做强新余蜜桔、高产油茶、有机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集中连片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重点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林业综合示范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快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积极推广罗坊农业有机废弃物、下村蘑菇无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率先在全省建立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加快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引导土地等生产要素规范有序流转,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农商联盟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培育适应农村全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
推进生态示范创建。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积极对接国家、省生态文明制度清单,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绿色产业发展引导机制和区域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加快生态环境、城镇风貌与产业升级、城镇建设的深度融合,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巩固提升生态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共赢。确保到2020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符合绿色产业集聚定位的开发格局全面形成。
(三)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项目引领的投资增长体系
切实抓好项目招商。实施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切实加强四大产业领导小组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商会招商、股权招商等工作,健全完善招商项目指导目录,抓好一批先导型、关键性产业项目招商。突出科技创新协同平台招商,启动高科技产业孵化园规划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生成和引进落户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突出产业链集群招商,加快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着力抓好源头型、配套性项目招商,促进产业集群、产业联盟快速生成。突出对接新钢、融入新钢招商,主动承接新钢非钢产业转移和钢铁产业升级要求,抓紧做好政策配套、项目配套、投资配套工作,深度开展联合招商,提高新钢与区属企业抱团发展能力。突出股权招商,借鉴发达地区招商经验,探索股权招商新方法,加强实体经济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对接,加快企业从银行融资到股权融资的观念转变,赋予虚拟园区与实体园区同等招商政策,促进实体园区与虚拟园区联动发展。着力打造渝水金融创新产业园。
全力抓好项目争取。紧紧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实施的有利时机,准确把握国家发改委“1+3”滚动投资计划、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强化政策对接,做好项目包装、项目储备、项目申报、项目跟踪工作,千方百计争取一批带动力强、资金量大、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资金和政策。继续抓好置换债、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工作。超前谋划、深度包装、对接争取一批重点项目,建立接替有序的项目库,确保每年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设立项目争取专项资金,健全政策激励,强化目标考核,探索建立“三争”工作市场化代理新机制,促进“三争”工作超常发展。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点制、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重点产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严格落实项目准入退出、项目帮扶、项目推进、项目保障和督促考核机制。健全项目攻坚组织架构体系,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资金等要素瓶颈。全面清理和精减面向企业的收费项目,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完善PPP项目运行机制,引导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四)实施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空间布局体系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按照集约发展、多规融合、分批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旅游、文化、资源、生态和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社区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体制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显著的特色小镇。建立自愿申报和考核评价退出机制,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允许先行先试,鼓励乡镇结合自身特质和比较优势,制定各具特色的发展规划,深入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宜居宜业的重要功能平台。坚持企业投资主体,通过引入各类基金、发行债券以及运用PPP等建设模式,发挥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同作用,拓宽融资渠道,以市场化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小镇建设。积极推进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改革措施,促进人口向特色小镇转移。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主线,积极配合主城区地下综合管廊、雨污分流系统、防洪排涝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新钢山上片社区、花鼓山矿区、蒙华铁路沿线村庄改造。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积极配合蒙华铁路、绕城高速公路连接线、大外环公路、欧东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县乡公路干线改造升级,率先在全省完成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精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集镇自来水入户全覆盖。以全国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为重点,推进水生态文明镇村建设和大型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完成36座病险水库和袁河南联圩除险加固。加快实施袁河、蒙河、界水河、南安江等河流防洪治理和山塘水库达标整治工程,切实增强防洪减灾能力。加大电网改造升级力度,优化升级内部电网,协调发展输配电网,基本建成网络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智能输配电网络。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培育建设中心村、整治后进村、建设生态文明村,打造美丽乡村。坚持镇村联动,全面完成“七改三网”建设,完善“10+4”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乡村风景林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加快建设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人口、产业和公共服务的集聚。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以沿路、沿江、沿景为重点,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全面开展以清理垃圾、清理违法违章建筑、清理乱堆乱放,治理污水、坟墓、河道和旧村改造、危旧房改造、林相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三治三改”工作,彻底改善“三沿”地区的环境面貌,努力把“三沿”地区打造成为“山青水秀的生态走廊、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
(五)实施共享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保障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完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落实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活动和文化节会品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积极推进“健康渝水”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医疗服务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积极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一体化管理,加快一村一所标准化村卫生计生室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处理能力。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综合平台建设。积极推进老龄事业、慈善事业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任务。每年安排若干民生实事。完善城乡就业服务和创业培训体系,推进全民创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统筹推进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五险合一”,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多层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化保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保险全覆盖。积极探索“颐养之家”、社区养老、社会养老模式,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低保监管和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听证评议”,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科学制定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提前三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法治渝水、平安渝水、信用渝水建设,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建设区乡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严密防范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风险。健全完善乡镇、农村(社区)综治维稳奖惩机制。全面完成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综治信息化平台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面向公共区域监控、联网和高清探头全覆盖。加强互联网管理,防范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消防等各类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一届政府将不断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成果,以严的纪律和实的作风强化执行力建设,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面兑现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
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扎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坚持执政为民,提升服务水平。全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以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松绑,以降负减费为企业轻身,以“负面清单”划清政府与市场界限,着力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强化“首接责任制”,再造工作流程,实现网上办事大厅和政务服务大厅协调互动,推进服务标准化、一体化,健全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标准的政务服务监督、评价、考核机制,着力打造审批环节少、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的政务环境。
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打造诚信政府。围绕争创全省“三个示范区”战略定位和“十三五”任务目标,定标明责狠抓落实。围绕“敢为、能为、有为”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为敢于负责者负责,为勇于担当者担当,让不作为、乱作为者无处立足、得到法纪惩处,让担当者、实干者有舞台、有作为、有地位。
严守纪律规矩,树立廉洁形象。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增强看齐意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赢得加快发展关键五年而努力奋斗!